年底15項指標全部達標
《關于加強我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議案》是2005年深圳市人大四屆一次會議確定的一號議案,也是最后一個由政府辦理的人大議案。從2006年起,“一號議案”就退出了歷史舞臺,因此,該議案備受矚目。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影響下,這一議案更受到人大代表和市政府各部門的高度關注。記者了解到,從2005年6月27日正式交市政府辦理起,市人大常委會已經組織了8次調研。
該議案移交給市政府之后,相關部門就制訂了具體的辦理方案,將總體目標細化為15項具體指標,包括食品抽查合格率、蔬菜農藥殘留、“瘦肉精”檢出率、預包裝食品品種覆蓋率等。據悉,到今年上半年,已經有14項指標達標,只有“品牌肉品市場占有率”接近23%,未能達到30%以上的目標,而該指標今年年底也可以實現。
記者了解到,3年來,全市蔬菜農藥殘留抽檢平均超標率2007年已降至3.9%,比2005年降低2.5個百分點;畜產品“瘦肉精”平均檢出率2007年已降至0.68%,比2005年降低1.12個百分點,而大宗水產品違禁藥物殘留檢出率去年已降至1.15%,生產加工的食品抽查合格率已達90.2%,高出2005年5.7個百分點。同時,符合安全標準的豆制品市場占有率已達到77%,比實施豆制品工程建設前提高48%,整個工程完成后將達到80%以上。
另外,全市已經在大中型工業區建成7179間符合要求的集體食堂,解決了328萬人的就餐問題,全市90.3%的工人因此受益。農貿市場改造升級253家,比2005年增加208家,改造率達58.7%。
檢測將從“事后”變“事前”
農產品基地建設、副食品加工基地建設、生豬屠宰經營體制改革、工業區食堂整頓與建設、食品流通現代化是2005年10月17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定下的食品安全“五大工程”。昨日,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莊禮祥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邱玫、副市長卓欽銳一行視察了正在建設中的光明新區美益肉聯廠。
深圳一共布局了4大生豬屠宰廠,光明新區美益肉聯廠是第一家,即將在今年底投產運行,另有兩大基地則會在明年內投產,余下一個基地近期將開工建設。這四大基地將引入世界最先進的生豬屠宰設備,實現流水化和全封閉生產,并實現冷鏈運輸,徹底杜絕污染。卓欽銳表示,深圳未來將實現屠宰自營,屠宰基地宰殺的生豬都要來自養殖基地,從源頭上保證豬肉的安全。
在此后的評估會上,邱玫對市政府辦理議案給予了高度評價,稱“該議案是人大議案辦理的經典之作”。雖然如此,深圳食品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各種深層次問題,特別是“五大工程”中部分工程進度偏慢、部分食品產業化程度不高、食品流通秩序距離現代化標準還有差距。
卓欽銳表示,深圳將編制《食品安全三年規劃(2009—2011)綱要》。規劃提出,將做大做強食品產業,進一步提高食品的產業化水平,實現重要食品生產的規模化、工業化、標準化。同時,引入現代化市場要素,加強食品流通的物流現代化、供應網絡化、配送冷鏈化、終端超市化和信息追溯化建設。他透露,大運會是提高食品安全的很好契機,深圳將學習北京奧運會的食品安全保障做法,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。
值得關注的是,規劃還將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,改變過去只有食品安全出了問題被曝光后才進行檢測的方式,實行提前介入,特別是著眼于發現食品行業的潛規則并進行針對性的檢測。卓欽銳透露,深圳將為此成立專門的機構,目前這一建議已經提交市政府常務會準備討論。
人大代表建議專項抽檢河豚
另外,在議案辦理評估現場,部分人大代表也對食品安全提出積極的建議。領銜該議案的人大代表吳立民透露,現在是河豚上市的高峰期,東部沿海地區幾乎家家餐館都賣河豚,吃河豚的市民許多都是舉家前往,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。他建議應該組織一次專項行動清理售賣河豚的情況。另外,他還建議對腌制品包括咸菜、魚干及其他海產品展開檢查。
記者了解到,深圳市政府已經擬定計劃,在未來幾年中,按照豆制品、奶制品、面食及米制品、熟食制品、腌制品、油類及調味品類、糧制品及飲料、餐飲類八個類別,每年重點整治1—2個類別。深圳還將定期公布食品安全信息,各食品行業的潛規則也將被曝光。
,